登入  |  English
感謝您對「自由軟體鑄造場」的支持與愛護,十多年來「自由軟體鑄造場」受中央研究院支持,並在資訊科學研究所以及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現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本網站預計持續維運至 2021年底,網站內容基本上不會再更動。
也紀念我們永遠的朋友 李士傑先生(Shih-Chieh Ilya Li)。
源碼新聞

源碼新聞

2/16 (四) 於台大資工所公開演講
● 演講時間:2006/2/16 (四) 17:30~19:00

● 演講地點: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系102室, 參考地圖

● 演講題目:Ubuntu -- Linux for Human Beings

● 活動照片: 台大演講社群餐敘

長久致力於Linux系統發展的南非企業家Mark Shuttleworth為了讓亞洲更多的朋友了解具親和力使用者介面的Ubuntu Linux系統,今年特別規劃兩個月的亞洲之旅,計畫拜訪十二個國家,包括了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紐西蘭、澳洲、印尼、菲律賓、日本、韓國、中國、泰國與台灣等。
本週2/16(四)、2/17(五)Mark Shuttleworth及其相關團隊將下榻台灣,與國內的資訊硬體製造廠、系統整合廠商、政府單位(教育,文化與資訊部門)、Linux使用者社群以及各大學的資訊單位進行推廣交流。

Mark Shuttleworth在Linux系統的發展與推廣過程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不僅僅是個企業家,更是Linux系統的創造與運用的超級推手。他於1973年9月出生於南非,在1990年間參與了Debian Linux系統的研發,1995 年成立了 Thawte 公司,專精於數位認證與網路安全,1999 年由知名的VeriSign 收購此公司。Mark Shuttleworth更於2001 年成立了Shuttleworth 非營利的基金會,主要致力於社會創新議題,包括推動南非地區許多教育與開放源碼的計畫,例如以開放源碼軟體架構成的 Freedom Toaster 計畫,該計畫並於 2006 年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WSIS)當中公開展示。並於2004年創造出了Ubuntu Linux系統,翌年成立了Ubuntu Foundation,贊助了相當的資金來推動Ubuntu Linux系統的發展。

Mark Shuttleworth 此次在台灣的行程中,預計於2/16 (四) 下午17:30~19:00假台大資工所進行對外公開演講,將跟所有台灣的朋友面對面進行更多的技術與心得分享。

誠摯邀請所有Ubuntu Linux系統的支持者、社群和想運用Ubuntu Linux系統的資訊廠商及對自由軟體有興趣的朋友一同來共襄盛舉,踴躍參加!

TWiki.org 日前釋出了企業協同平台 TWiki 的 4.0 版本。代號 "Dakar" 的新版 TWiki 具有結構化的 wiki 功能,可供架設企業內網站、知識分享之用,受到 Google、Motorola、Sun Microsystems 及 Yahoo! 等知名企業採用。
Ubuntu Linux 的創辦人 Mark Shuttleworth 日前到亞洲各國,希望遊說政府多加提倡一般使用者使用開放源碼技術。
Linux 核心之父 Linus Torvalds 在 Linux 核心論壇 (Linux Kernel Mailing List,LKML) 上公開表達對 GPL 第三版的不滿,宣稱 Linux 不會轉移到 GPL 第三版,堅持 Linux 核心續用 GPL 第二版。

Mark Shuttleworth 二月中抵台訪問
● 公開演講時間:2006/2/16 (四) 17:30~19:00
● 公開演講地點:國立台灣大學資工系102室
● 公開演講題目:Ubuntu -- Linux for Human Beings

Ubuntu Linux 背後 Canonical 公司的創辦人 Mark Shuttleworth(也是史上第二位太空旅客)於一月底至二月中旬率眾進行亞洲之旅,其中 2/16,2/17 兩天將安排在臺北訪問。

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在亞洲推廣 Ubuntu Linux,特別是將它介紹給各國政府及硬體/系統廠商,同時也要與亞洲各地的 Ubuntu 社群會面。
Shuttleworth 說:「我們最有興趣的訪談對象有兩類:正在評估大規模採用 Linux 的政府,及已經或即將出售預先安裝 Linux 的系統廠商。」 「關於後者,我們特別想與該公司內熱衷於 Linux 桌面系統及 Linux 伺服器系統的朋友會面討論。不論是公司內的 CTO,或是公司內的 Linux 愛用者,我們都有興趣接觸。」

多年前我們即已預言,自由軟體即將取代微軟軟體成為市場主流 -- 因為 「市場佔有率」 是一個比值,分母並不是常數。去年出現了兩個較大規模的計劃: 由 MIT media lab 規劃, 被廣達電腦接到訂單的 「每童一機」 ("One Laptop Per Child") 計劃;以及 Intel 與中國政府合作,進行了好一陣子之後,美國 Linux 專欄作家才驚訝又生氣地發現的 農民 PC 計劃。 可以預見 Shuttleworth 此行之後,將會有另一個 「在政府機關內大規模採用 Linux」 的計劃。 雖然說自由軟體的 產業價值 並不是自由軟體給社會帶來的最大價值, 但這類 「自由軟體與硬體結合」 的例子, 正是自由軟體展現產業價值的最佳表現處。再觀察印度行程特別吃重的 Shuttleworth 亞洲之旅,不免要做一些揣測。試想: 具有十七種官方語言,上千種方言的印度,就算盜版 Windows 可以降低價格門檻,也無法降低偏好使用母語者的親善門檻。難怪 RedHat 早在 2004 年底就宣佈要令其伺服器版本的 Linux 支援 13 種主要印度語言。 另一方面,臺灣市場這麼小,政府又不敢全面推廣 Linux,何以會超越積極推廣 Linux 的韓國,而與日本一樣被安排兩天的行程? Shuttleworth 已特別表達尋求臺灣硬體廠商合作的高度興趣,臺灣硬體廠商實在不應該放棄這樣跨足印度及其他亞洲國家市場的機會。我們衷心希望臺灣的硬體業者能夠主動與 Shuttleworth 接觸。特別要呼籲任職於各大硬體公司的 Linux 社群朋友,把這樣的訊息傳遞給公司高層。如果高層對於自由軟體有疑慮,筆者也很樂意前往報告分享個人長期推廣自由軟體的心得及對未來的預測。

至於臺灣的政府與企業,恐怕還是會持續觀望。我們並不敢期望 Shuttleworth 此行,能與我國政府產生多少火花;只能大膽預測:臺灣大規模改用自由軟體,將落在世界各國之後。等周圍許多國家都已經大規模採用,臺灣或許會真正醒來,認清自由軟體的真正價值不在賺大錢,而在於促進合作互利的善良社會風氣,提升資訊教育資源的長遠投資報酬率,及整體產業(而不是資訊產業)的競爭力。

此次臺灣部分的行程,由臺大物理葉平老師和 Ubuntu 社群臺灣聯絡人 BlueT 負責安排。請有興趣的社群與業界朋友至行程網頁:https://wiki.ubuntu.com/AsiaBusinessTour/Taipei


與兩位聯絡;也歡迎將此訊息在適當的場合散佈給更多人知道。 Shuttleworth 說: 「希望可以與臺灣自由軟體社群的朋友會面 -- 越多人知道我將來訪,聚會將越發有趣。」 或許有趣的不只是這次的聚會,還包含即將發生的資訊界變天潮。

本頁最新版網址:https://people.ofset.org/~ckhung/a/c060.php

IBM 連同多家軟體、媒體以及開放源碼軟體公司合作發展 Ajax 專案以開發通用工具,目標是在 Ajax 執行環境紛歧的現況下進行開發與除錯標準化。開發者將可在無須多餘 plug-ins 的情況下發展跨瀏覽器的高品質使用者介面。
日前傳出 Google 正在研發採用 Ubuntu Linux ,代號 "Goobunto" 的自有 Linux 桌面散佈套件的傳聞,引發外界猜測 Google 將要競逐桌面作業系統的聯想。Google 承認的確在公司內部使用 Ubuntu Linux,其它細節則拒絕多談。

校園推廣是社群發展重要的一環,亦是帶動國內自由軟體產業發展的關鍵,自由軟體鑄造場今年特別安排一系列的校園推廣,進一步協助國內的自由軟體社群發展,以及奠定日後相關產業的推動。

九十四年度自由軟體鑄造場陸續受邀於交通大學資工系、清華大學資工系及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等單位,到場進行自由軟體開發流程演講。另外,也特別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共同針對一般高中生,於今年年中規劃舉辦第八屆資工營,期望透過六天精采實務的密集課程,讓學員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自由軟體的精神,學習如何應用自由軟體解決問題,並將自由軟體充分融入生活中。這一連串的推廣活動主要以推廣自由軟體概念為主軸,課程主題包含OSS發展現況、自由軟體鑄造場介紹及自由軟體開發流程、中介軟體成果分享、版本控制Subversion 說明、教育自由軟體授權觀念及Creative Commons。


校園推廣活動首重在自由軟體觀念的傳播,希望更具體地協助各地大專院校當中有興趣從事自由軟體開發與貢獻的師生,促使其瞭解、熟悉自由軟體。透過OSSF建置的整套推廣課程,除了讓更多人了解自由軟體之外,也希望讓更多使用者能藉由 OpenFoundry 取得自由軟體外,並希望能發掘或鼓勵更多校園裡的自由軟體開發者,利用OpenFoundry 的軟體開發工具,學習軟體專案開發與管理的經驗,或加速其軟體開發的過程,並且深化自由軟體相關的軟體開發概念及流程。

各場校園推廣活動之時間、地點及現場照片如下:
(1). 時間:5/6 (五) 下午14:00~15:00 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演講
(2). 時間:7/1 (五) ~7/6 (三) 為期六天 中央大學資工營
(3). 時間:10/18 (二) 上午10:30~12:00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演講
(4). 時間:11/2 (三) 上午11:00~12:00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演講
(5). 時間:11/4 (五) 下午14:00~16:00 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演講
(6). 時間:12/9 (五) 下午14:00~16:00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演講

講義資料:
專案開發平台及版本控制簡報檔
自由軟體面面觀及自由軟體推動現況
新型態的授權模式-自由軟體

美國專利商標局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宣佈將與開放源碼開發者合作,推動三項計畫以改善為人詬病已久的軟體專利品質問題。
最新的隨身版 OpenOffice.org (Portable OpenOffice.org) 讓用戶將 2.0.1 版的 OpenOffice 放在隨身碟裡帶著四處走,不過分析師認為 144 MB 的大小對於隨身這兩個字,好像不是那麼名付其實。
Jabber 軟體基金會 (Jabber Software Foundation, JSF) 不久前公開了兩份Jabber 協定 (XMPP) 擴充 Jingle Signaling 與 Jingle Audio 的文件,同時間 Google 也釋出名為 libjingle 的程式庫,其中包括 Google Talk 的 Jingle Signaling 與 Jingle Audio 實作。這一步除了有助進一步打通各開放源碼即時通訊軟體間的隔閡,更對如 Skype 等封閉系統施加更多壓力。
開放源碼開發平台 Mono 即將被納入下一版的 Fedora Core Linux 散佈套件中,基於開放源碼社群對 Mono 的特殊情結,加上 Mono 同時牽動著 Red Hat 兩大競爭對手,Red Hat 表明 Mono 將僅納入非商業的 Fedora Core Linux,並不包括商業版本的 Enterprise Linux。

自由軟體在企業的應用已日趨成熟,在系統服務上,不論是作業系統、資料庫、網站伺服器、郵件系統等等,自由軟體都提供了眾多成熟並且廣為使用的選擇;另一方面,在大型的企業系統中,中介軟體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自由軟體在中介軟體的發展與選擇也越來越多,有鑑於此,自由軟體鑄造場將針對企業中介自由軟體提供一系列的中文文件,首先是JBoss Application Server,這是自由軟體在J2EE上一個成熟的實作,廣為Java開發者使用。

1.Getting Started with JBoss 4.0 原文 中譯本

2.The JBoss 4 Application Server Guide 原文 (中譯本預計於五月釋出)

AJAX 是非同步 JavaScript 與 XML(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的縮寫字,是用來建置網路應用軟體的一種方式。從程式設計的角度,AJAX 並不新的技術,而是應用 JavaScript、CSS 與 DOM 等 DHTML 技術的新方式。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一向被視為伺服器作業系統的 Linux,在多項因素推波助瀾下,嵌入式 Linux 預期有高度成長,營收將可達一億。
日前 WordPress 社群發表了兩大部落格(blogging)解決方案之一的 WordPRess 2.0 版,代號 “Duke”。此一新一代的 WordPress 特別在撰寫介面上做出改善。Yahoo! 也在與 Six Apart 合作推出 Movable Type 主機代管服務後,提供 WordPress 解決方案給專業部落客選擇。

2005 這一年,開放源碼在個人應用軟體、客戶關係管理與資料庫等市場皆有斬獲,MySQL 等開放源碼公司成功地自 Oracle 等軟體大廠手中,取得若干版圖。

開放源碼開發組合 LAMP(Linux、Apache、MySQL 與 PHP、Perl 或 Python),逐漸成為企業應用軟體建置時,.Net 和 Java 之外的第三選擇。


Del.icio.us 等社會性網路書籤(Social-Bookmarking)背後象徵的群體思考能量令人驚嘆,如今另一個相類似的網站 Digg.com 要用不同的方式,貼近每個網路用戶每日的網路生活。
產、官、學一起來 台灣自由軟體教育深度、廣度要兼具
產業想要成型、茁壯,人才的培育不容忽視,台灣自由軟體產業在熱心人士積極推廣下,逐漸展現成效;但產業要永續發展、創新,還需要政府大力支持,由教育著手。教育除了學校外,更應該延伸到社會普羅大眾,可以透過數位學習持續學習。
● 種子教師培育 自由軟體教育從校園紮根
教育部目前在資訊教育的推廣,已經規畫了學習資源網、創作共享及校園自由軟體等三大計畫一起進行,屆時推廣到校園時,就會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讓自由軟體在校園紮根。教育部次長范巽綠在參加ICOS2005,於數位學習與自由軟體座談會中即明確表示,跨部會整合機制已經建立,九年一貫推動工作小組,希望老師在學習資源網中可以獲得授權,目前也已經培養了1000位種子教師,期望藉由種子教師的播種,加速國內自由軟體在校園的成長。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庭瑞表示,數位內容的取得應該事先取得授權,但這時就會衍生出一個問題;雖然現在網際網路發達,由網路就可以取得許多資訊,然教師如果想整合成教材運用在教學時,往往害怕侵權,而不敢散布,有可能使許多很好的教材無法分享。若當資料原創人本就有意在公諸在網路上與大家分享,如果因為著作權法緣故,反而無法分享,是一件弔詭的事。
● 暢導公共授權 好東西要與更多人分享
因此,莊庭瑞副研究員認為,是否有一種方式讓有意釋出資訊的人可以依循,也可達到自由軟體分享的原意。他進一步指出,這種公共授權的概念,目前已經獲得迴響,自由軟體鑄造場也引進了一些國際通行條款,進行本地化,希望在不與台灣著作權法相抵觸下,精神與自由軟體一致。
數位教育研究所園區發展中心組長蔡德祿也指出,據統計,正式學習只佔30%,非正式學習佔了學習的70 %,所以非正式學習工具很重要。因為自由軟體對內容、API的開放,可以使知識快速流通、分享;因此,正式學習外延伸的70%非正式學習,如何善用自由軟體工具,將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這就是自由軟體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在商業上可以創造出商機,在數位學習領域,自由軟體也是我們學習的最佳工具。所以蔡德祿組長說,不管是正式或非正式學習,都有商機,可以提供知識,也可以帶來利益。
● 營造自由發展環境 有利自由軟體發展
只是國內自由軟體人才培育計畫該如何開展,如何傳播正確的觀念呢?國立中正大學數位學習中心主任游寶達指出,3年前當他們開始推廣數位學習套裝方案時,面臨了一個問題,究竟該採統一還是分散的方式,因為純自由軟體很難有生存空間。因此,他認為,現在應該思考的不是自由軟體,而是自由環境的塑造,如何營造一個可自由發展的環境。
游寶達主任表示,自由軟體的優勢就是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推出價格低廉的產品,因此,朝著自由環境發展是正確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它發展成一個很大的共通平台。
為此,他們積極推廣SCORM為底層核心,希望在這個基礎架構下,提供自由軟體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避免產生不相容或整合不易的困擾。
利用數位學習來推廣自由軟體就像是擴大自由軟體應用的寬度;但自由軟體的深度,還是要靠學校來培養更多的人才,持續在技術的發展。
● 推動自由軟體 產官學一起來
教育部電算中心主任郭耀煌指出,自由軟體要從供需面來看,目前國科會下的計畫,就是由供應面來看,希望帶動技職學校及更多的社群來參與,以培育更多自由軟體人才,甚至技轉業界。
目前包括國科會、資策會下均設有鼓勵自由軟體開發的補助計畫;國科會以支持研發、人才培訓,進而擴大自由軟體需求為目的。資策會副執行長許清琦表示,資策會則支持在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與經濟部工業局共同成立的自由軟體鑄造場、在台北市電腦公會成立測試中心,以因應未來PC必需可以run Linux測試,另外由網路多媒體計畫來負責自自由軟體產業的推動。
為了努力推動自由軟體,以達到在2007年於client端達到10%採用自由軟體、server端達到30%採用自由軟體的目標,必需產、官、學大家一起來。
行政院主計處電子資料處理中心組長黃芳川表示,政府自92年開始推出60堂自由軟體相關課程,約1800人上過課,但這些仍屬於較基礎的課程,遇有較新發展的課程,他認為還需要業界協助。
畢竟人才培育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校園自由軟體應用諮詢中心執行秘書孫賜萍指出,自由軟體在校園推廣就已有門檻,將其推廣進入家庭又是另一道門檻。因此,如果是採一個點一個點方式來推,就會很辛苦,應該採專案方式一鼓作氣來推展。
● 缺乏完整教學系統 校園自由軟體教育仍不足
巨匠電腦數位學習部副總經理陳詣蕎表示,以巨匠多年在資訊教育領域所累積經驗,自由軟體人才的培育,可分成兩個層次來看,一是已經懂自由軟體的人,如何讓他們持續精進;另一方向,則是引領還未跨入自由軟體大門進入。
實際參與Linux教學的聯成電腦講師胡尚忠表示,以他多年教學經驗發現,目前普遍遇到工程師無法讀英文操作手冊的問題,還有學校在電腦教育基礎不足,使得許多人到外面坊間上課後,講師必需多花費時間在基礎課程的傳授上。而且他發現台灣學校在Linux的教育,大學比專科少,公立學校又比私校著墨少的現象。精誠資訊恆逸教育訓練中心資深講師陳永昇也指出,台灣的自由軟體教育,不論是業界或是學校,都缺乏一套完整的規畫,同時也面臨師資素質不一的問題。目前師資來源以社群居多,多是靠自我興趣摸索而來,缺乏完整的訓練系統及經驗。
● 基礎已打下 台灣自由軟體等待發光
Linux促進會副會長劉龍龍指出,在教育部及熱心人士的努力下,目前台灣在自由軟體的人才培育,已經有了初步的基礎,有人認為,因為需求端不確定,使得許多計畫無法順利推動,供應端無法快速運作。在這裡一樣產生了雞與蛋的先後問題,不管市場如何變化,看到熱情參與的產、官、學界人士正積極為台灣自由軟體下一步找機會,且每年參與ICOS的人也越來越多,似乎已經讓我們看到台灣在自由軟體發展的曙光。
自由軟體的商機在那裡?這是所有有志於自由軟體推廣的業者及個人最關心的話題。甫於日前舉行的「2005開放源碼研討會」(ICOS 2005)中,針對自由軟體及開放源碼的商業機會,與會業者有精彩的對話。
在今年的ICOS 2005會議中,主辦單位之一 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自由軟體鑄造場特地邀請到利用自由軟體創造商機的Yahoo!來現身說法。 Jeremy D. Zawodny任職Yahoo!技術開發部門,長期投入於MySQL的研究,因此,在他擔任Yahoo!Search及Yahoo!Finance工程師期間,積極在Yahoo!導入自由軟體的應用與開發。
● Yahoo!導入自由軟體創新機
Jeremy指出,Yahoo!在10年開始導入自由軟體,當然也是希望透過自由軟體,試圖為Yahoo!帶來新的機會。Yahoo!目前在全球已推出上百項的服務,在台灣也陸續推出40多項服務,當然Yahoo!還是會持續開發更多新的產品及服務,以滿足每一個客戶。
導入自由軟體,為的是提供每位使用者有更好的服務。他進一步指出,Yahoo!的使用者每天都會提供許多訊息給yahoo!,這意味他們對Yahoo!的信任。因此,Yahoo!在導入自由軟體時,就非常重視安全性及隱私,以保護所以客戶的資訊導入自由軟體,為的是提供每位使用者有更好的服務。他進一步指出,Yahoo!的使用者每天都會提供許多訊息給yahoo!,這意味他們對Yahoo!的信任。因此,Yahoo!在導入自由軟體時,就非常重視安全性及隱私,以保護所以客戶的資訊。
且Yahoo!雖然每天必需處理數十億的網頁瀏覽,還是必需講求品質;除此,為了讓使用不同平台的客戶可以互通,且不漏失服務每個客戶的機會,導入自由軟體同時也要強調高效能。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Yahoo!為確保每個idea可以快速反應及應用,自由軟體也給了他們設計、執行上的彈性及創新。當然採用自由軟體也需要付出些許的權利金,但相較下成本還是划算的。
採用自由軟體,Yahoo!不但有了更寬廣的心;開放的APIs,便於取得,也更容易在Yahoo!形成社群,凝聚向心力。
台灣Yahoo!奇摩搜尋暨分類服務事業部總監黃蕙雯更是透露了Yahoo!Web2.0即將推出的訊息,與Web1.0最大差異處,Web2.0將給網友更多的自主權,有更多的互動,這是一種趨勢。採用自由軟體的好處就是可以開放出更多的API,交給網友更多的自主權,Yahoo!希望可以提供這樣的舞台。
● 發展自由軟體 HP推整合解決方案
在Linux市場耕耘多時的HP,對於推動自由軟體也是不遺餘力。HP亞太區企業關鍵系統事業處資深技術經理沈仲杰指出,自由軟體到形成產業,還有一段距離,HP希望可以扮演銜接這兩端的橋樑角色。
對於自由軟體的機會,沈仲杰指出,Unix已經有20年的歷史,在大型伺服器市場基礎穩固;加上Linux因穩定度尚未受到肯定的關係,無法立即在大型伺服器市場普及。
不過,目前一般架構都是由許多小型伺服器組合起來,於是HP便利用這樣的機會,推出整合了各種tool的解決方案,這樣才可以將自由軟體真正推展到產業應用。
沈仲杰同時提出,以往系統業者會同時提供服務,但在自由軟體方面,卻沒有明確提供服務的廠商。所以如何透過認證,讓系統業者提供服務,應該也是加速自由軟體發展的方法。
● IBM全方位發展自由軟體
在業務上雖與HP處於競爭狀態,但IBM對自由軟體是一樣的支持。台灣IBM協理盧全一表示,IBM現正積極推展Linux client,這是展現IBM在Linux成果的最佳表現,目前全球有3萬人在進行測試。
其實,專注於自由軟體發展的人,最終目的還是希望可以獲利,IBM也不例外;對於Linux發展策略,除了供內部所需外,也針對Linux軟體、硬體、服務、人才培訓及學術研究等方向努力。
盧全一認為,Linux後續的支援還是不足,除了學界的努力,政府相關單位採用其實仍冒有相當風險,不過,很高興看到政府單位還是有肯承擔風險的勇氣。不可否認,Linux還是有它的優點。
● 創新思維 開拓利基市場
跨越科技總經理李奇申則指出,自由軟體想要成功,就商業立場來說,與既有套裝軟體業者,應該是抱著既擁抱,又要保持距離的微妙關係。自由軟體就像是天然資源一樣,但看你如何運用;不可不勞而獲,必需經過加值才可以進行銷售。自由軟體想要獲利,李奇申認為應該要有創新的思維,走利基市場、分眾市場。
他舉例F1賽車,F1引擎台灣沒有能力開發,但不表示我們不可以發展;以台灣在電池技術的累積,不做F1,台彎的電動車已經悄悄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所以,李奇申認為台灣自由軟體一定要創新,才有發展。
李奇申指出,目前企業資訊系統最大問題在於,架構太複雜,MIS管理不易;除此,還有整合性、安全性,沒有蓄積性等問題。如果只給客戶需要的自由軟體,如Linux就很好用。
他也強調,Linux公司也要有特色,以服務為前提,提供客戶需要的。自由軟體要發展,服務非常重要。架構好的系統,成為平台,同時提供顧問及服務,這才是重點價值;也是一種商業模式。
● 自由軟體產業潛力無窮
其實,自由軟體發展過程,有點像是先有雞或是先有蛋的問題爭議,業界對於應該先壯大自由軟體產業,還是先建立好應用環境,存在著不同見解。不過,可以肯定的一點是,自由軟體產業未來潛力無窮,這是與會者大家都有的共識。
不管市場如何變化,看到熱情參與的產、官、學界人士正積極為台灣自由軟體下一步找機會,且每年參與ICOS的人也越來越多,今年更將近有五百人與會參加「2005開放源碼研討會」,似乎已經讓我們看到自由軟體在台灣發展的曙光。
開放源碼新興公司(startup)一家一家開,似乎每天都有新的開放源碼商業模式發生。軟體產業裡開放源碼迅速竄紅,已經讓許多專家開始憂心,幾年前的網路泡沫化這次會不會落在開放源碼上。

更多文章...

第 67 頁, 共 81 頁

67